近日,Open AI 推出的新型人工智能產品 ChatGPT 引發(fā)輿論風暴。作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軟件,ChatGPT 的強勢登場將教育推向一個更加未知的方向。甚至有人認為,它正在重塑教育的底層邏輯。與此同時,越來越多的教育科技團隊著手布局「類 ChatGPT」技術,引發(fā)新一輪 AI + 教育革命。
不能否認,教育與 AI 深度融合的時代已經到來。
面向未來,AI 入局會如何改變學習體驗和教學效果?是否會替代傳統(tǒng)教師角色?3 月 13 日,多鯨舉辦「三人行」直播,網易有道首席科學家段亦濤,第 74 屆科幻雨果獎得主、童行書院創(chuàng)始人、芳景科幻創(chuàng)始人郝景芳,多鯨資本創(chuàng)始合伙人姚玉飛齊聚云端,共論 ChatGPT 時代, AI + 教育的多種可能性。
連日來,ChatGPT 的爆火帶動概念全線爆發(fā),數字經濟相關板塊集體走強,各路「英雄」紛紛下場競技,直接推動一線生產生活、社會治理、教育教學等領域發(fā)生深刻變革。
「這是一次質變」。面對本次以 ChatGPT 為代表的,由語言模型引發(fā)的 AI 熱潮,網易有道首席科學家段亦濤堅定表示:「網易有道一直密切關注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發(fā)展,這次 ChatGPT 的爆火明顯與以往不同。ChatGPT 打破了以往以人工設置學習目標為導向的學習模式,實現了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模式的創(chuàng)新突破。可以說,它的出現讓我們不再停留于機器學習,而是真正邁過了人工智能這個門檻。」
但要想將 ChatGPT 真正化為己用,還是要先學會揚長避短。段亦濤解釋,ChatGPT 本質上是一個通過語料數據學習詞語概率分布的語言模型,技術上來說并不新奇,真正神奇的是人們發(fā)現語言模型在足夠大的規(guī)模下通過自監(jiān)督的訓練方式就可以獲得很多能力,同時找到了「調教之法」,讓 ChatGPT 的輸出內容符合社會價值導向和邏輯思維結構,將其模型潛能充分釋放了出來。但目前來看, 將 ChatGPT 的應用高效化、小型化,仍是一個需要攻克的難題。ChatGPT 現實表現優(yōu)劣并存,并非高居神壇。
優(yōu)勢在于,ChatGPT 能與用戶進行對話,并且實際效果驚艷。在訓練過程中,ChatGPT 能夠通過處理海量語料,持續(xù)學習預測,不斷優(yōu)化輸出內容的精確性。ChatGPT 與用戶的對話內容并非僅局限于現在市場上的聊天機器人,ChatGPT 能跟隨用戶的 prompt(指令)實現詩詞寫作、代碼續(xù)寫甚至圖表制作等多模態(tài)功能。借助語言模型目標的訓練,ChatGPT 掌握了多種技能,甚至包含一部分抽象能力。有研究表明,ChatGPT 甚至具備了一定的共情能力,「 ChatGPT 對真實世界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,經過心智理論(Theory of Mind)的研究者測量,ChatGPT 能夠達到 9 歲孩子的心智水平?!辜僖詴r日,大規(guī)模語言模型一定能夠有更出彩的表現。
但目前 ChatGPT 并非在各個方面都能交上「優(yōu)異答卷」。段亦濤認為,一來, ChatGPT 在一些特定領域的任務上弱于專用模型。由 ChatGPT 輸出的文字,從邏輯、表達層面上來看很光順,但內容往往深度卻不足,在事實層面亦會出現錯誤。其最核心的關鍵點在于,AI 沒有「真知」的概念,缺乏對事實的判斷能力,需要人工辨別 ChatGPT 內容的真?zhèn)巍6?,ChatGPT 基座模型規(guī)模巨大,包含 上億個參數,效率提升仍有空間。除此之外,ChatGPT 還有可能脫離權限約束,發(fā)生「越獄」問題,存在潛在危害。
因此,當前階段面對 ChatGPT ,學會揚長避短,才能做到左右逢源。段亦濤指出,遵循揚長避短這一思路,網易有道正在努力嘗試將 ChatGPT 優(yōu)秀的語言處理技能應用到產品和技術中。同時,網易有道也正加緊自研模型,并爭取在小型化、高效化上找到突破口,實現 AI 技術垂直化落地。
對于專注通過技術手段培養(yǎng)兒童創(chuàng)造力思維的童行書院來說,ChatGPT 也帶來了新的機會。童行書院創(chuàng)始人郝景芳表示,借助 ChatGPT 的語言優(yōu)勢,童行書院正在著手訓練自有機器人:「機器人會全面入駐童行書院的各項工作,擔當起客服、銷售、助教的職責等等。但凡是能夠在語言環(huán)境里完成的任務,ChatGPT 都可以慢慢做好?,F在在教研方面,我們也已經使用 ChatGPT 作為輔助,去設計一些課堂活動。未來,通過大量借助機器人的力量,我們也能夠更高效地服務更多客戶。
以 ChatGPT 為代表的 AI 技術作為一種輔助工具,在教育領域應用落地場景豐富,將極大賦能用戶體驗和教學效果。
毋庸置疑,ChatGPT 將成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郝景芳認為,未來學校一定會應用 ChatGPT ,并且會迅速普及開來。在她的暢想中,ChatGPT 尤其可以在培養(yǎng)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方面發(fā)揮輔助作用。例如在寫作中,ChatGPT 可以幫助孩子完成基礎性文本處理工作,而將完善、潤色文章的創(chuàng)造性工作留給孩子,既提高整體教學效率,也充分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造能力。
ChatGPT 本身也是最有力的「教具」之一。ChatGPT 到底能做到什么?工作原理是什么?如何去實現指令、達成目標?相比表層的編程語言,解答這些問題所培養(yǎng)的邏輯思維才是真正有價值的。郝景芳表示,這也是童行書院始終堅持以創(chuàng)新為導向、采用項目制學習的原因:「只要做以創(chuàng)新為導向的教育,就永遠也不會懼怕任何工具的到來?!雇薪逃铝τ跒?4 至 10 歲的兒童打造跨科學、人文、藝術等多門類學科的通識基礎課程,也是意在幫助孩子培養(yǎng)融合學科的邏輯思維,養(yǎng)成敏感的前沿嗅覺。
不僅如此,AI 技術也正在擺脫「物」的束縛,以更擬人化的方式賦能教育。段亦濤認為,以 ChatGPT 為代表的 AI 技術基于極強的語言處理能力,能夠擔當起一個練習伙伴或虛擬教師的角色:「就拿學英語來說。要練好口語,對手非常必要。但很多同學其實缺乏這樣的機會,這類技術就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能,它能夠搭建語言環(huán)境,指出發(fā)音錯誤,并且?guī)椭覀兛焖儆媚刚Z方式組織思路?!?/span>
郝景芳同樣認可 AI 技術作為虛擬教師的發(fā)展前景:「其實從幾年前,童行書院就在使用 AI 技術制作虛擬教師。在《哲思之旅》、《時空之旅》等課程中,我有一個虛擬化身叫做櫻桃艦長,我會專門錄制語音,來解答孩子們很多生活、學習上有趣的問題。但從人力成本來講,任何一個真人教師都不可能同時服務 100 萬個孩子。如果櫻桃艦長可以更加智能,學會我與孩子的互動方式,就能服務更多孩子。童行書院對此需求很大。」
她特別強調 AI 技術對實現教育公平的重大意義。在她看來,未來的教育很有可能將是在真人教育理念、思路、方法的基礎上,通過訓練更多的 AI 虛擬教師、助教,來解決優(yōu)質教師的稀缺性、輔導孩子數量的有限性等教育公平問題。課堂里,小班課模式將得以普及,虛擬教師承接學界大咖思想、知識,直接參與教學訓練,確保每個孩子接受優(yōu)質教育資源。下課后, AI 技術輔導作業(yè),進一步推動家庭場景轉變?yōu)閷W習空間,保障孩子自習效率。不僅如此,在技術日趨成熟的背景下,AI 課程邊際成本將越來越低,能夠進一步降低教育門檻,引領價格昂貴的通識課程走向普惠便民的大眾化課程。
「在教育領域,AI 技術毫無疑問是強大的助力。孩子們可以確保在最大程度上排除掉地域、家庭、出身等因素對命運的影響,在充分公平的環(huán)境中競爭?!?/span>
總而言之,AI + 教育,還有無數的可能性等待開發(fā)。
隨著 AI 技術的廣泛接入,大批行業(yè)找到了降本增效的「新動能」。其中,降低人力成本將成為釋放生產力的關鍵要素。以游戲研發(fā)、美術繪畫、新聞媒體等一系列的內容生產行業(yè)為首,大量人力或將被 AI 技術取代。
就業(yè)會成為效率革命之下的犧牲品嗎?簡而言之,AI 技術,將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人類?面對愈演愈烈的 AI 焦慮,段亦濤和郝景芳表現得較為樂觀。在他們看來,在教師這類角色上,AI 技術在短期內不可能取代人類。一來,AI 技術自身能力存在很多問題,還遠遠達不到取代教師的水平。二來,真人教師會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、提供建議,輸出情感支持力量,在教育心理層面上為教學效果保駕護航,這是 AI 技術目前無法企及的。
單純就教育行業(yè)而言,AI 技術的深度融合更多在于撬動增量。郝景芳再次用櫻桃艦長舉例,對于當前的童行書院來說,櫻桃艦長還僅限于提供錄播課程,沒有實現真正意義的實時互動。但如果在 AI 技術賦能之下,櫻桃艦長能夠升級為數字人,就會為童行書院打開互動課程的大門。在她看來,櫻桃艦長數字人沒有取代任何真人教師,而是打通了增量渠道,讓更多孩子可以享受童行書院的產品服務,真正實現教育公平,惠及全國兒童。
然而不能否認的是,AI 技術取代人類的現象確實存在。但郝景芳強調,這種取代更多存在于「大量的、同質化的」工作中。首當其沖的,是那些用著一成不變教案的老師、稿子東拼西揍的作者,而那些充滿創(chuàng)造性、高具個性化、滿懷幽默感的人,無論身處什么崗位,都會輸出相比 AI 技術更有價值的成果,不必擔心會被取代。童行書院當前研發(fā)的一套從4歲至18歲的課程體系,將從最底層的思維能力開始到真正最高端的創(chuàng)造力的培養(yǎng)落實成體系的培養(yǎng),目標為中國下一代創(chuàng)新人才庫實現持續(xù)造血,保持源源不斷的人才創(chuàng)新力量。
這一點,也對下一代人才培養(yǎng)方向給出了現實啟示?;A性、重復性工作轉交 AI 已是大勢,人類只有充分調動想象能力,提高創(chuàng)造性、思想性、邏輯性,走「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」、「高位爬坡」之路,才能守住一席之地。教育行業(yè)要慢慢減少培養(yǎng)「螺絲釘」機器人的弊病,有意識地釋放每個孩子的自然天性,引導孩子將創(chuàng)造力轉化為真正的科技創(chuàng)新能力,轉化為未來的生存之道。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發(fā)展的沖擊,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人去實現「從 0 到 1 」的突破,教育體系也應該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不斷優(yōu)化調整。與時代共振,只有這樣,才能確保人類與 AI 技術長久和諧相處。
郝景芳強調,還要引導孩子養(yǎng)成面向未來的心態(tài)和遠大寬廣的視野。面對技術發(fā)展,不要恐懼,更不要拒絕,而是要站在技術的肩膀上,學會用技術成就自己,才能永遠不被技術取代。
來源:微信公眾號《多鯨》